新闻动态
历史教训如此深刻:北宋不顾辽的死活,结果被金“各个击破”!_金国_辽国_兄弟
公元一千零五年,北宋与辽国经过长达二十五载的激烈战争,终于坐到了谈判桌前,签订了一纸名为“澶渊之盟”的和平协议。此盟约的签订,不仅终结了双方二十余年的纷争,更换来了长达一百余年的安宁岁月。值得细细玩味的是,这份盟约的第一条便明确规定,北宋与辽国结为兄弟之国,从此有福共享,有难同当。换言之,两国不仅彼此禁止侵犯,还应互助有加;若一方遭遇外敌入侵,另一方应倾力相助。然而,历史的发展又是如何呢?
到了公元一千一百一十五年,也就是“澶渊之盟”签订后整整一百一十年,完颜阿骨打在上京宣布建国,自称皇帝,史称金太祖,金朝由此崛起。面对金国的迅猛崛起,辽国统治者曾竭力抵抗,然而经过百年和平的洗礼,辽军已大不如前,失去了往昔的锐气和战斗力。几场大战过后,辽国屡战失利,国力日渐衰微,濒临灭亡边缘。辽国屡屡向北宋求援,然而作为结义兄弟的北宋,却做出了怎样的选择?
展开剩余63%自“澶渊之盟”确立后,双方百年和平造就了相似的局面:军队松懈,士气低迷。面对辽国的求援,北宋非但拒绝相助,反而在背地里另结新盟,签订了“海上之盟”,与金国结为同盟。事后研究表明,这份协议是在金国的“威逼利诱”之下达成的。为何称之为“威逼利诱”?这是因为,金国刚刚成立,立志先灭辽,再灭宋,终成一统天下之势。北宋与辽国的兄弟情谊日深,金国深知若二者联合对抗,自己必将陷入困境,犹如以卵击石。于是,金国采取策略:多次警告北宋,要求其不得援助辽国,否则灭辽之后,必灭北宋。
与此同时,金国也抛出极具诱惑的条件:灭辽之后,将归还北宋失去多年的“燕云十六州”。彼时北宋政权已渐趋衰败,面对金国的双重压力,最终撕毁了“澶渊之盟”的约定,背弃了兄弟情谊,转而与狼心狗肺的金国签订“海上之盟”。这份军事同盟不过是金国稳固北宋、确保灭辽后无后顾之忧的手段罢了。果不其然,1125年金灭辽,1127年又灭北宋,距双方签订“海上之盟”仅七年光景。
辽宋两国相继覆灭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,真正的友谊需要时间的洗礼与考验。自公元一千零五年双方结为兄弟起,这一情谊持续了一百多年,理应被信赖。然而,一百多年后金国崛起,面对威逼利诱,北宋高层因贪图利益和“燕云十六州”,昏了头,乱了阵脚。既未及时援助身处危难的兄弟辽国,还在背后落井下石,最终导致辽国灭亡,自己也难逃祸根,仅仅两年后便被狼子野心的金国所灭。
若当年北宋能够及时施以援手,结局或许会大不相同。金国实行“瓦解宋辽同盟,各个击破”的策略,然而北宋统治者却被利益迷了眼,只顾眼前“燕云十六州”,忽视了真正的威胁和长远的战略,最终为短视付出了惨痛代价。这一段历史教训直到今日仍然意味深长。
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中,“各个击破”的策略依然屡试不爽。危急时刻,若连朋友都不伸出援手,那么最终可能收获的,往往是比敌人更沉重的打击。历史已无数次证明此理,我们应引以为戒,切莫等到覆水难收时才后悔莫及。惟愿我们不断强大,凝聚力量,直至那一天,彻底消灭一切邪恶,迎来真正的和平与安宁。
发布于:天津市